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大学生五育融合发展中心

【书院文萃】财务技能—毛伯林——会计领域开拓人

  发布时间:2025-09-06浏览次数:10

在校求学期间,毛伯林加入了中国民主青年协会(共青团前身)。这个期间正好横跨了中国解放前后两年,毛伯林始终保持着跟地下党的联系,就连1951年的留校也是为了响应党“护厂护校,迎接解放”的号召,可以说他的大学充满了革命主义的色彩,连工作亦是一颗红心地服从组织。

毛伯林以助教的身份留校不久,1952年就被作为第三批选派的优秀人才进驻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学习。从这点来说毛伯林也是一直被幸运之光笼罩着,他也并没有把幸运当做挥霍的资本。从他口中可以看出当年懵懂地留校只是简单地服从党的命令,刚刚解放的中国运动颇多,学校复校之初还更多是按照团市委布置开展各种诸如肃反、抗美援朝之类的运动,这次进修反而让毛伯林理解了教师职业的严肃性。从未想过自己要当老师,可一旦被组织赋予了教师的身份,毛伯林便深觉要对得起党的培养,一辈子搞教学,首先把自己培养好。

三年寒暑,毛伯林一直在闭门苦读,人大带给他的不仅仅是阎达五、赵玉珉、谢韬、苏星等知名学界的指导,还有身边孜孜不倦、锲而不舍钻研的同学们。毛伯林提起每学期期末考试都是口试,当时叫“三堂会审”:在三四个老师的监督下,抽取考题,略作准备,当面应答,当场打分。很多同考者都是曾当助教、讲师许久,经验丰富学术扎实的老师,与他们同台竞技,毛伯林没有示弱,他拿到了全部满分(5分)的成绩。

三年一晃而过,1955年返校时,毛伯林满载而归。何谓满载,连毛伯林也深刻感受到自己在知识水平、专业实力、理论素质、讲授能力上的提高,四川财院的会计系成立了好几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由几门课程的老师组成,常常讨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讨论中,总是能够看出多读了三年的老师们对问题看得远、讲得深透,在课堂上更受学生欢迎。学成归来的毛伯林依旧是助教身份,但是已经开始能够为经济活动监督与检查等课程编写教材,两年后也能自己开出课程来。

时光在变,课程在变,政治环境在变,积累在变,唯一没变的却是毛伯林助教的身份,旧日同学听闻此事也都深表诧异,因为他们几乎返校都提了职称,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一系列运动、批斗、停课更是把此事搁置了起来。所幸的是,文革闭校期间,校领导颇有远见地保存实力,工资照发,学校得以在运动一结束就恢复元气。现实也没有薄待他,复校后毛伯林就在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位置上完美地三连跳,他把这些归功于人大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会计系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系务委员会主任、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等主任的名衔也如雨后春笋般扑面而来,连笔者也忍不住开玩笑尊称先生为“主任专业户”了。

毛伯林挑起会计系的大梁之后特地请教了当年人大的老师阎达五先生如何办学,老先生四个字醍醐灌顶“开门办学”,意思就是不能自己跟自己玩,要去找着大家一起玩。

为此毛伯林形容自己做了四件还不错的事情:第一是派年轻教师到外校进修;第二是鼓励年轻教师到外校去攻读博士,因为当时校内还没有设博士点;第三就是尽可能让老师多出去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接触更多的人,增长更多的知识;第四就是把全国最有名的专家教授请到学校来,让他们当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这四件事情办到可是让全系师生受益匪浅,当年的四川财经学院真算的上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毛伯林请来了阎达五、闫金锷、余秉坚、张德明、丁平准、王庆成、杨纪琬、娄尔行、葛家澍、吴水澎等让人如雷贯耳的学界大牛,开讲座作报告都无甚欢迎。四川财经学院的第一届研究生,如今已是国家审计总署副审计长的孙宝厚先生还感激道:“我们这些学生到外面进行调研,去任何地方都有名师可以指导我们。”

当然毛伯林也为自己的家乡乐山谋得了福利,乐山财政会计学会主办了两期会计改革高级研讨班,开了数千人的场子,涉及全国众多高校,请来各地知名专家,葛家澍先生还一本正经地跟乐山财政局领导说,“我们不是随便请得过来的,不是毛教授的话我们不会到你这个地方来”。

在提携新人方面,毛伯林也是不遗余力,老教授开会带着年轻人,还会特意把学术新秀介绍给专家学者。他拿陈文华举例:有次几位老专家开会,毛伯林就把陈文华派去照顾黄伯慇老教授,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专家学者;毛伯林成立四川省会计研究生协会之后,还任命陈文华为会长,就是为了给年轻人搭建舞台,去锻炼自己。还有蔡春、吴艳鹏也是,把他们送到老教授门下受教,各个都成就非凡,陈文华还一直担任着四川省副省长。

这位“主任专业户”的管理手腕可远不止这些,为了让教学队伍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毛伯林力排众议,要严格按照等级来奖励科研人才,他的会计系出了不少积极分子。有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他的会计系也成了别的系眼中羡慕的一块热土,他当主任时期,这里成了全校提拔副教授最多的地方。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南财大也萌生了设置审计专业的想法,毛伯林从申报批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等都提前做好了准备,申请成功也不过短短一年多时间。配套审计专业,他们还开办了建华会计事务所(成都最早的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审计本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务课程,学校里的理论没有实践血肉的填充往往讲出来只是干巴巴的骨架,本着社会需求、提升师资、教学质量三大需求的合力,毛伯林和同事合力分工,一队研究政策法规,一队遍访全国兄弟院校上门取经,在各方支持下于1988年创立了事务所。当年这群事务所的创始人们也真算是有骨气的一群,不想向学校伸手要钱,便采取了试运营的办法,先牛刀小试,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顺便把钱赚了。1990年事务所终于风风光光开业了,地点选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就像是女儿回娘家,不过这家回的可谓是底气十足腰杆直挺,请来的领导嘉宾有200多人。事务所经历了几届,领导队伍有过更迭交替,业务也从单一变得多元化,原来的成都会计事务所也更名为四川建华(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现在的所长陶勇,博士学历,精明能干,事务所发展很好。作为名誉所长、高级顾问的毛教授十分高兴地说:“接班人选好了,我很欣慰!”

    【导读】在会计学科的广袤天地间,毛伯林教授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远的教育影响,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不仅是会计理论的探索者,更是会计教育的改革先锋。毛教授深谙“开门办学”之道,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引进顶尖人才,为会计学科注入新鲜血液。他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会计教育开辟了新天地。我们应追随毛教授的足迹,学习他开放包容的学术胸怀、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品格,努力成为兼具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为中国会计学科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