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电风扇的拆装实践后,我对家用小电器的结构、原理与实践操作规范有了系统性的认知,也在技能、思维与职业素养方面获得了多重成长。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深化
从元器件识别角度,我不再将电风扇视为一个“黑箱”,而是能清晰分辨出外壳、格栅、扇叶、电机、电容、定时器等组件的功能与特性。例如,理解了电容并非简单的电子元件,而是电机启动与调速的关键;扇叶的弧形设计也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空气动力学在民用产品中的典型应用。在结构原理层面,我掌握了“电机-扇叶-空气流动”的核心逻辑,以及风速调节背后的电容与绕组配合机制,这让我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模式有了具象化的认知。
技能提升上,我熟练掌握了电风扇拆装的全流程操作:从断电、工具准备等安全前置动作,到格栅、扇叶、电机的分步拆卸,再到逆向组装与功能测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与规范。比如拆卸扇叶螺母时,对旋向的判断、用力的控制;组装后通电测试时,对异响、转速异常的敏锐观察,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适用于电风扇,也为其他小型家电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经验范式。
二、实践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实践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拆解-分析-复原-优化”的闭环思维。拆解时,我会刻意记录每个部件的位置与连接方式,甚至通过拍照、标记线缆等方式辅助记忆;分析环节,我会结合课堂所学的电机原理、电路知识,解释元器件的协同工作机制;复原阶段,我遇到过扇叶安装偏心导致运行抖动的问题,通过反复调整安装角度、检查螺母拧紧度,最终解决了故障,这让我明白实践中问题的解决需要耐心与方法的迭代。
同时,我也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课堂上学习的电机结构是抽象的图纸,而实际拆解的电机有磨损的轴承、积尘的绕组,这些细节让我对“设备老化”“运维必要性”有了直观感受,也促使我在后续学习中更关注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边界。
三、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的塑造
安全操作是本次实践贯穿始终的红线。从最初习惯性想直接上手,到后来严格执行“断电-验电-工具绝缘检查”的流程,我深刻理解了家电拆装行业“安全无小事”的准则。每一次螺丝的规范拧紧、每一次线缆的正确归位,都是对用户安全与设备寿命的负责,这种责任意识是职业工程师必备的素养。
此外,实践也培养了我的工匠精神。拆装过程中,对塑料部件的轻拿轻放、对精密电机的谨慎操作,都体现了对设备的敬畏与对工艺的尊重。这种素养不仅能保障实践成果的质量,更能在长期职业发展中助力个人口碑的建立。
四、对未来学习与实践的启示
本次实践让我明确了后续学习的方向:一是深入学习更多家电(如空调、洗衣机)的结构原理,拓展知识广度;二是学习家电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提升实践深度。同时,我也计划参与更多校企合作的拆装实训项目,将单一设备的拆装经验迁移到复杂系统中,为未来从事智能家电运维、智能工程技术研发等工作积累更扎实的实践基础。
总而言之,这次电风扇拆装实践是一次理论落地、技能锤炼、素养塑造的综合性成长过程。它让我从“知道”走向“做到”,从“了解”走向“精通”,也让我对智能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唯有在亲手拆解与组装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技术的本质,成长为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作者:赵子航、张凌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