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大学生五育融合发展中心

明确工作思路 ,传承书院文化 ,全力做好适园书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4-02-15浏览次数:35

适园书院坐落于宿舍西区,成立于2023年12月,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6177人(含留学生56人),其中男生2102人,女生4075人,居住在西一苑至西十二苑共计755 间宿舍(含留学生14间),包含东山学苑(西七西八苑)、岳麓学苑(西五西六苑)、城南学苑(西一西二苑)、龙洲学苑(西三西四苑)、龙江学苑(西九西十苑)、潋江学苑(西十一西十二苑)六个站点,涵盖会计、经济管理、智能工程技术、物流与交通旅游、法律与人文艺术、粮食与食品药品、商务英语等8个学院。适园书院设院长一人,组建由学业导师、成长导师、生活导师、朋辈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与宜园书院共建党员先锋服务队、网格化管理服务部、“求是”社团。

适园书院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青年毛泽东求学立志精神,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带领下开展“四个课堂”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四个阵地”。

适园书院坚持“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依托“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创新“学生教育评价改革”,将中国传统书院精神和现代大学理念相结合,打破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实现多专业、多年级的广泛交融,构筑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成才,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

适园书院将努力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强化蓝色文化素养,提高绿色文化意识,积极探索擦亮财经底色、打造粮商特色的现代书院育人模式,坚持文化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适园书院自成立以来,通过外出学习、召开研讨会、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专家、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初步确定了适园书院院训、院舍名称,完成了院徽和吉祥物的设计。适园书院院训是:修学储能  融合创新。“修学储能,先博后渊”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到“板仓杨宅”,成为杨昌济的入室弟子后,杨昌济给毛泽东指明求学之路时,告诫他要以“坚忍”二字为读书与为人之精神,终生为之不懈。“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习,就要贮备各种知识与才能,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先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广度,当广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开始钻研知识的深度。杨昌济特别强调“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要通过“修学”来提高人文素质、道德素质。用于院训是希望青年学生加强学习,增长知识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融合创新是经济术语,是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飞跃,形成独特的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用于院训是希望打破专业、年级、班级界限,构建一个师生亲密互动的学习、生活共同体,融合多方力量,创新管理模式,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适园书院的院舍包含东山学苑、岳麓学苑、城南学苑、龙洲学苑、龙江学苑和潋江学苑,都是以中国传统书院的名称来命名的。六个传统书院与毛泽东在少年、青年时期求学立志、游学工作以及在投身革命早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秋收起义、推动土地革命有着深厚的渊源。

少年毛泽东1910年秋在东山书院求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东山书院是毛泽东走出韶山、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站。城南书院是毛泽东母校湖南一师的前身,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曾担任附属小学主事和师范部国文教员。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匾额对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产生过较大影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校匾以及爱晚亭亭匾都是毛泽东亲笔题写。

抱定“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理想,毛泽东在益阳等县开展社会调查的游学期间曾投宿龙洲书院,之后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龙江书院是朱毛红军会师的历史发生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前身——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的创办地。潋江书院则见证了毛泽东的土地革命思想的发展。

未来适园将坚持在知行合一的教育引导中加快书院文化建设,打造社区育人品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