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大学生五育融合发展中心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梁枫: 建设有灵魂有根基有情怀的“三中心”

  发布时间:2024-04-03浏览次数:16

2023年11月6日,我以《加快“三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学工战线协同育人水平》为题,谈了我对“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中心、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将近5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做了不少工作,但总体进展不快,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大家主观努力不够。

一、建设一个有灵魂的“三中心”:让学生更满意

建设“三中心”的目的和宗旨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就凭个人感觉做决策,未免有些率性而为。如果还没有吃透建设意图,就单刀直入,未免有些草率行事。建设“三中心”必须体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实现“大学工”工作格局,发挥团学组织重要作用;满足社区运行物质需求,对接上级各项考核指标,符合组织用房相关规定。在空间利用上,要克服小众化,面向大多数(建设棋牌室、武术馆等能吸引有多少学生,又有什么必要性和独特性);在日常运行上,要克服封闭性,突出开放性(一楼要做到随时开放,自由出入;由为团委和学生会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在设施建设上要防止形式化,确保实用性;在整体布局上,在防止碎片化,保证系统性。不能只见“项目”,不见“体系”。

二、建设一个有根基的“三中心”:落实文件精神

“三中心”建设上,不只是房屋装修改造问题。空间建设必须与学生工作体系建设相统一,与学生制度创新相匹配,与学工队伍建设相适应,与文化育人实践相辉映。

“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一定要根据《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结合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建设需要。学生服务大厅,按照《指南》要求,“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建设学生社区线下服务大厅或线上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常态化提供便捷服务。”“建设大数据集成平台,深度挖掘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纪实数据,实现一键画像、过程记录、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科学评价等功能。”作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创新基地的重要展示窗口。D区(德育板块)要按照《指南》“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线上线下责任区、先锋岗、工作坊等机制。”、“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在学生社区灵活设置党支部,积极与其他党支部结对共建。”“创新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功能实现方式,强化党团组织和党员、团员的作用发挥。“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建立与学生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及时解决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 “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到所联系的党支部参加1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 “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阵地,大力宣传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进展和成效,加强信息开放共享,共谋、共建、共享新型学生社区。”从学校而言,要满足校领导进社区需要(每位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在社区参加一次座谈会),二级学院党总支在学生社区开展学党建工作需要(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二级学院团总支部在学生社区开展学团建工作需要(每两个月不少于一次),学生团学组织落实例会制度需要(每月不少于一次)。切实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前沿阵地。

Z区(智育板块)要按照《指南》推动形成覆盖全校学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在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引入心理服务、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力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放在二楼)。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每月“一对一”交流不少于2次,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组织学业指导品牌活动。邀请两院院士、大国工匠、时代楷模,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党政领导干部、国企管理人员,以及“五老”等先进群体进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充分满足学生阅读、研讨闲等需求,建立健全学生社区软硬件建设。在建设中,我们要提供学业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空间,为学生举办读书沙龙、专题研讨会何提供邀请劳模、专家为学生作报告可能,还可以为学生开办“安全教育课堂”。

T区(体育板块)要按照 《指南》要求:充分满足学生健身、休闲的需要。M区(美育板块)要按照《指南》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朋辈教育帮扶、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的作用,在学生社区建立活动场所集群,培育品牌活动项目。L区(劳育板块)要按照《指南》要求: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遴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负责人。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实践锻炼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楼宇管理。挖掘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富有学校风格特点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三、建设一个有情怀的“三中心”:服务学生成长

建设“三中心”一定要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改变过去以职权为中心的做法。个个都是服务岗位,人人履行服务职责。中心的理念是“融合、现代、开放、共享”,融合就是实现师生融合、部门的融合、五育的融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做事的热情,教会学生做事的方法。现代就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开放主要体现在功能集成上,把“三中心”建设成为“教育、管理、服务、活动、展示”为一体育人阵地。要打破部门、学院、年级以及校园边界,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重点打造“五育”服务指导中心、学生融媒体工作室、适园宜园书院、大学生艺术中心、青年志愿服务、生态园创业团队等。共享就是推进“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区域(一楼)”“职能部门+学生团队+服务区域(二楼)”的建设方案,实现空间利用效率最大化。


(供稿:朱禹璇,审核:许龙成)